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进一步发挥太极拳在促进人类健康中的作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25年太极拳科学大会9月18日在河南理工大学召开。
本次大会以“太极拳科学化发展”为主题,设置主旨报告、专题报告、书面交流、实地调研等环节,共有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相关部门的近700名专家、学者、代表、非遗传承人参会。会议既聚焦于中外太极拳理论的前沿探讨,也致力于推动太极拳的科学化发展,旨在通过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太极拳理论研究和文化传播。
河南理工大学校长赵同谦表示,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太极拳不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符号标识,更是中华民族献给世界人民的珍贵礼物。近年来,河南省和焦作市把太极拳作为优势文化品牌重点建设,河南理工大学依托地处“太极拳传承重镇”的地缘优势,成立了太极拳学院、开设了太极拳课程、建立了太极文化研究中心,形成了以太极拳为核心的体育特色研究方向和团队。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分会主任委员潘勤表示,恰逢国家文化强国与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重要时期,特别是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干预”的背景下,太极拳的健康促进价值愈发受到重视。本次大会聚焦太极拳研究的八大核心领域策略操盘,涵盖从非遗保护到数智化传播等多个重要议题,汇聚了国内外顶尖学者分享前沿成果。相信通过本次大会的深入交流与思维碰撞,将为太极拳的健康促进与传承传播注入新动能,实现“传统与科技对话,东方与西方共鸣”。
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顾问柴剑虹教授表示,太极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20年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于今年成为成都世界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以来,太极拳作为一项世界性体育文化精华,正在进一步传播发展。他相信通过大会的学术交流,定能为推动太极拳更好地传承、创新、弘扬作出举世瞩目的新贡献。
开幕式上,“非遗武术大模型”陈式太极拳数字人正式发布。“非遗武术大模型”由上海体育大学武术学院郭玉成教授团队联合“上体-百度飞桨智慧体育技术创新中心”共同研发,是上海市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先导产业创新发展人工智能专题项目,已于Create 2025百度AI开发者大会发布。“陈式太极拳数字人”是又一阶段性成果,标志着太极拳正式迈入智能化“数字传承”新阶段,为太极拳的活态传承与国际化传播提供了新范式。
《武藏·太极拳》的编写工作在开幕式上同步启动。《武藏·太极拳》是大型武术丛书《武藏》系列成果之一,由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承担编写工作。该书立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联合全国太极拳领域代表性专家共同编写,旨在进一步推动太极拳深度挖掘、系统梳理与科学阐释。
主旨报告环节策略操盘,与会专家从太极拳健康促进和前沿研究等方向作专题报告,从多元视角分享了一系列前沿理论观点与学术思考。
哈佛大学教授格罗瑞娅·叶在《太极拳是促进全人健康的身心运动疗法》中提出,太极拳作为一种身心运动疗法,能有效改善生理机能、增强自我觉察能力并促进社会互动,从而促进个人整体健康。
太极拳世界冠军朱宏燕通过《科学与人文:国际太极拳研究进展》,系统梳理了太极拳科学研究的前沿进展,为相关科研与实践提供理论参考和发展路径。
斯坦福大学教授塞缪尔·蒙塔尔沃以《武术科学与人体运动表现:从分子到动作》为题,系统阐述了从分子机制到运动表现的跨学科研究,旨在通过科学监测与训练优化提升太极拳运动员的赛场表现与整体健康水平。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吉灿忠在《太极拳文化生态圈的划分及其理路应答》中,阐明太极拳文化生态圈层的区划逻辑、表现特征及发展理路,为太极拳文化传承传播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引。
曼努埃拉贝尔特兰大学教授路易斯·费尔南多通过《医疗太极拳的神经生理学:基于适应性复杂系统的研究路径》,揭示了太极拳通过意识主导的神经整合,调节多系统功能、增强机体适应性与稳态的神经生理学机制。
苏州大学教授张宗豪以《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太极拳的使命担当与数智化国际传播的思考》为题,从推动跨文明对话、促进人类健康福祉的视角,深入阐述了太极拳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的文化、健康使命,并进一步提出以数智技术赋能太极拳国际化传播的创新路径与策略思考。
河北省高等学校教授马剑在《中西文化博弈背景下武术太极运动对世界格局思维影响初探》中揭示了太极拳蕴含的哲学思想对世界格局思维的内在影响,为太极拳文化现代阐释提供思路借鉴。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焦丹通过《太极拳译介与国际传播:跨文化与跨学科视野》,从太极拳译介与国际传播的现状与效果出发,提出在跨文化语境中“培育国际化人才、借力网络平台、推动典籍精准外译”三位一体的太极拳译介与国际传播策略。
河南理工大学教授王柏利以《太极拳学科建设的实践及思考》为题,基于该校具体实践,从学科融合、人才培养、师资建设、平台搭建、课程设置等角度分享了太极拳学科建设的实践经验和未来构想。
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陈洪在《太极拳数字化的探索与进展》中,分享了其团队在太极拳数字化传承中所取得的关键技术突破与创新应用方案,为太极拳在全球范围内的数字化传播与创新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参考与理论支撑。
大会主旨报告深入探讨了太极拳的科学内涵与当代价值,并为太极拳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持。
专题报告环节,大会围绕八个专题开展149场专题报告、107篇书面交流。参会学者从太极拳传统理论、健康促进、教育传承、学科建设、传播创新、运动处方、产业发展、数智化研究八个专题展开汇报,并形成重要共识——太极拳的科学研究与实践推广,必须以学科交叉为路径、以健康促进为导向、以国际传播为目标,持续推动太极拳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承、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本次活动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分会、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武术)、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中华武术)、河南理工大学主办策略操盘,为太极拳更好融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服务国家战略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
一对一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